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張繼紅表示,作為我國第一個將電動車運用于大學校園并最終建成微循環交通系統的研究示范項目,希望通過研究在清華校園的示范應用,對北京市其他校園和園區建設同類型微循環電動車系統形成一批可供借鑒的、具有引領性的成果和模式,為項目的大規模推廣和應用奠定基礎。
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理事長吳忠澤指出,由清華大學主持完成的我國第一個國家863計劃主題項目“智能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研究”,在智能車載設備、智能路側設備、車路協同技術應用和示范推廣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該集成應用首次在清華大學落地,將在提升微循環電動公交車安全性方面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張毅教授介紹,作為對主干公共交通的有效補充,園區微循環系統將大幅提高公共交通末端的可達性;特別是以電動車作為微循環系統的運營載體,可以充分彰顯其無噪音、低能耗、零排放的特點,提供安全、便捷、綠色、可靠的“最后一公里”交通解決方案,對降低能耗、減輕污染、改善環境起到重要作用。
2015年,在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由清華大學牽頭,通過與宇通客車公司的戰略合作,并聯合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和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單位密切協作聯合攻關,經過一年來研究、測試和建設,目前已完成了系統中所有宇通電動車的技術升級和校園8處安全預警系統的基本建設并通過相關試驗,成為了國內第一個在大學校園內規模化實施的純電動車應用系統。
據悉,清華大學綠色校園微循環電動車示范系統由宇通電動車、配套充電設施、運營調度平臺、安全預警平臺和信息服務平臺等組成,可支持綠色園區微循環電動車系統運營指揮調度和線路實時調整、多模式通信環境下的安全預警、個性化定制出行與智能化信息服務等。示范系統具有三大特點:第一,面向大型園區;第二,以純電動車為載體;第三,所采用的智能車路協同關鍵技術是863科技創新成果,全部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
張毅介紹,除示范系統研究與建設外,項目組還基于清華大學綠色校園微循環電動車示范系統,就適用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的園區電動微公交系統評價分析、政策管理與發展模式等開展了深入研究,目前在園區電動微公交系統的評價體系設計、運營管理模式和政策建議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