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剛剛習近平在上海汽車集團考察時強調,發(fā)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fā)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fā)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
26日天,在“商飛”工作的同學談到習總參觀“商飛”,當時就想,同樣在上海,習總會不會參觀的汽車產業(yè),今天早上習總參觀了上海汽車,并且針對新能源汽車提到上述的看法,并且將新能源汽車提到了“汽車強國”這樣的高度上去,對于汽車行業(yè)、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講,都是好事。
當然,這件事也一定程度上驗證了一件事,當下的新能源汽車推動力量來自高層,習總歐洲之行簽訂的系列汽車相關合作都涉及到新能源汽車、以及“電動車百人會”等諸多新能源汽車利好消息,這些來自高層的推動力量,這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來講,是個絕對的利好消息。
當然,任何事件,都要一分為二地進行看待,我們既要看到政府主導的新能源來帶的機遇,以及這個機遇過程中作為頂層的一些重要法則,也要“用好用活政策”,讓自己徹底成為這個利好消息的收益者,與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共同發(fā)展。
第一、新能源汽車頂層共識很重要。
前段時間,在“電動車百人會”的時候談到這個事情,新能源汽車從政策層面出現(xiàn)的問題,多數(shù)是因為各個方面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認識是不同的,至少從頂層的角度來看,認識是存在偏頗的,我們需要一個頂層共識,依據(jù)頂層共識是進行頂層設計,然后才是政策、法規(guī)的制定,這樣的流程才有可能談科學執(zhí)政,我們也看到了,包括基礎設施、包括政府補貼、包括地方壁壘等諸多方面,這幾年相關的政策出現(xiàn)漏洞的并不少。
前段時間,我們看到“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概念,談到了電動車百人會,這個問題比較透徹,至少基于的多個議題都意識到了依靠單獨一個方面很難能夠解決,這些議題包括“充電基礎設施”、“動力電池”、“純電動汽車示范推廣與商業(yè)模式”、“增程/插電式乘用車技術路徑及節(jié)能減排分析”、“微型電動汽車有序發(fā)展與規(guī)范管理”、“中國電動交通一體化和智能化系統(tǒng)研究”、“國內外電動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調研和分析”、“全球電動汽車的政策梳理和創(chuàng)新”、“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不同技術路線的分析”,每個議題都是新能源汽車當下的熱點。
這些問題,當下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過程中繞不開的話題,但是如果正確梳理了相關的流程,我們的很多問題并沒有這么難纏,比如談到“充電基礎設施”方面,這里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不要發(fā)展新能源汽車,如果頂層意識到要發(fā)展這項事情,充電等基礎設施就是一個一定要執(zhí)行的問題,然后歸結到誰去執(zhí)行,能源行業(yè)是個壟斷行業(yè),在整個過程中他們占據(jù)了利潤的上游,自然讓他們出資去搞這個基礎設施建設,就像我們開傳統(tǒng)汽車沒有自己架設加油站,為什么電動車就讓我們架設充電站?這些就是從頂層意識上面,逐層下降的邏輯,很多事情也變得迎刃而解。
同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說北京的新能源汽車牌照,這兩天大家都在談北京、上海的新能源汽車牌照問題,這些沒有什么好談的,要不要發(fā)展新能源汽車?這些頂層上已經(jīng)決定了,“新能源汽車是強國之路”,為什么新能源汽車還要進行搖號?這分明是限制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嘛?這個思路就必須進行改觀,這樣的思路走下去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所以,頂層共識以及在這個共識下的頂層設計很重要,至少在掃清障礙的路子上,它的推動力是非常大的。
第二、政策是春風、消費者才是活路。
前段時間,筆者檢索了一些汽車制造商的經(jīng)營狀況,在中國汽車發(fā)展過程中的十多年中,有不少家汽車制造商出現(xiàn)經(jīng)營困境,最終被兼并或者破產關門的事件,這些足夠給予中國新能源汽車一個警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利好,特別是來自政策方面的利好,未必所有的汽車制造商都能夠享受到。
對于政府來言,也是這樣,電動車百人會談到的幾個議題,我們要進行分開來看,需要根據(jù)上述內容有所偏重,比如說基礎設施應該政府參與應該毫不含糊,商業(yè)模式等市場方面的則需要交給市場,這需要有所分工、有所倚重,才不至于走偏,協(xié)調各部門的權責是關鍵。
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講,什么樣的產品才能給讓消費者真正喜歡?什么樣的車型才能給真正打開市場的大門?這些我們關注的對象,筆者認為更應該去認真思索,作為一個Engineer,很多時候也會去考慮自己購買車輛的時候是否會購買新能源汽車?如果自己這么了解這款產品都不購買,誰還會去購買?
新能源汽車市場只有關注了消費者的切身需求,我們才能夠知道增加一臺電機、一塊電池對于消費者意味著什么,每增加的一千元成本消費者想要什么樣的回報,這樣才能認清消費者心目中衡量的東西,才有可能賣出去產品。
所以,大家看到有一家汽車制造商火了,或者有一款新能源汽車產品火了,都努力去效仿,事實上,還不如認真調研,結合自己的研發(fā)實力去做這件事情,高端的Model S,低端的也有微型電動車,消費者需求存在這里,不管你有沒有產品,不離不去,政策也可以給你掃清障礙,無論是充電設備或者牌照,但是產品能否開發(fā)出來,這些才是新能源汽車制造商能否存活的關鍵,這點你懂得了,你才能活下去。